首页 >> 正文
跨越学科边界,探索湾区魅力——澳门城市大学暑期研修全记录
来源:行政事务部 作者:沙铃凡 发布时间:2025-10-29 浏览次数:36

为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与全球胜任力,2025年7月13日至19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36名同学在8位教师带领下,赴澳门城市大学开展为期七天的境外研学。围绕“跨越学科边界,探索湾区魅力”主题,同学们参与了课程学习、场馆参访、城市行走与校际交流,收获丰富。

课堂研习:理论碰撞与实践融合

本次研修分为三个专业方向,涵盖艺科融合、人工智能与金融创新,强调跨学科思维与前沿应用。

在“艺科交融”课堂中,传媒与设计学院18名同学在柳婧、王伯勋、胡欣三位老师引领下,探索可穿戴科技、虚拟艺术与交互设计。柳婧老师阐释科技如何赋能时尚,王伯勋老师展示虚拟环境中的艺术叙事,胡欣老师则解析人机交互的设计逻辑。课程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创作视野,也深化了其对科技与艺术融合路径的理解。


课堂学习课堂学习

小组汇报

课堂纪念品展示课堂纪念品展示

人工智能课程由数据科学学院四位教师联合授课。崔三帅老师梳理AI发展脉络,张琪老师通过案例建立认知闭环,黄志峰博士讲解数据挖掘方法,段俊伟老师则引导学生思考技术背后的人文关怀。学员们不仅掌握算法逻辑,更学会在工具理性中保持价值判断。


课堂学习

经济与管理学院同学则聚焦新能源金融与行为金融学。张岩博士以蔚来换电模式为例,探讨金融支持制造业转型;杨挺通过实验打破“理性人”假设;陈卓华解析离岸金融市场与绿色债券机制。参访MOX交易所更让同学们看到金融如何推动可持续发展,理解资本背后的生态责任。

课堂学习小组活动合影留念

场馆参访:科技、艺术与宇宙的对话

澳门科学馆与天文馆以互动展项与沉浸影像,让同学们体验科技应用与宇宙探索的乐趣。艺术馆则呈现中西交融的美学传统,激发跨界创作灵感。三大场馆分别从理性认知、空间感知与人文审美层面,拓展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观澳门科学馆

澳门艺术馆合影

城市行走:感受历史与文化的共生

穿行于大三巴、大炮台等历史地标,同学们感受到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汇点的独特魅力。古老建筑与现代科技相映,战争遗迹化为和平象征,展现出文化在包容与创新中持续生长的生命力。

大三巴合影

校际交流:共绘合作新图景

7月17日,两校举行合作交流会,围绕学生交流、师资共建与学历衔接展开讨论。科文学院各院系负责人结合学科特色提出合作设想,澳城大副校长周万雷则表示愿拓展更深层次合作。双方同意持续推进多元机制,共育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交流会现场交流会现场

双方代表进行交流

结业与展望

7月18日,暑期班举行结业典礼。澳城大副校长朱德林为学员颁发证书,传媒与设计学院院长苗新萍致辞勉励同学学以致用,成为复合型人才。

此次研修虽短,却是一次跨界的学习旅程与文化的深度体验。同学们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更在多元环境中建立起跨文化理解力与创新思维。未来,两校将继续携手,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国际学习平台。


感悟分享


初到澳城大,开学典礼上校长的激情演讲和热闹的破冰活动,瞬间点燃了我的期待。七天的“艺科融合与创新设计”课程,像一场灵感盛宴——数字技术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艺术思维为科技产品注入灵魂。在与伙伴跨界协作中,我真正体会到“融合”的力量,也为创新打开了全新视角。

——22电编1 何莫璠 


在澳城大,我既充实了知识,也拓宽了视野。AI课程赋予我专业的底气,而澳门多元交融的环境,教会我包容与开放。未来,我愿继续探索人工智能之路,让技术既前沿又充满温度——正如澳门这座城市,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多元与一体。

——22物联2 侍如玉


投身新能源金融的课堂,我才发现金融与绿色能源正悄然交织。数字如光电流转,算法重塑着能源的未来。每一次思辨,都像蓄力中的微光,静待改变世界的轰鸣。金融不止是冷静的数字,更是承载希望的暖流。当晨光漫溢,金融与能源共织的图景,正缓缓铺开属于人类文明的破晓。

——22互联2 陈锦尧


(一审:秦满满,二审:沙铃凡,三审:王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