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洋之约,赋能未来工程师的硬核淬炼——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暑期研修项目纪实
来源:科文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1-04 浏览次数:10

2025年7月7日至16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29名师生远赴马来西亚,开展了为期10天的工程与可持续发展项目研学。本次研学交流涵盖沉浸式课堂学习、企业考察、校园参访以及文化体验等内容,这是一场跨越山海的学术与文化之旅。

初见“国立”:学术殿堂与南洋风情的初遇

团队抵达马来西亚后,在UKM校园开启了研学之旅。隆重的开学典礼上,校方的热情接待与师长寄语让同学们倍感温暖。漫步校园,大家直观地感受到了UKM浓厚的学术氛围与独特文化魅力。

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交流互动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合影

深耕课堂: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重淬炼

研学的核心在于“学”。UKM精心设置的课程为同学们打开了专业视野的新窗口。从“机电系统物联网应用”中巴基斯坦教授的本土案例解析,到“工程伦理全球视野”中对科技责任的辩证思考;从“工业事故预防技术”的真实案例警示,到“技术报告撰写与汇报技巧”的学术表达提升,每一门课都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Cybersafe Live Gallery的工业参访,更让同学们将课堂知识与产业前沿无缝对接。

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交流互动

参观马来西亚国家网络安全局参观马来西亚国家网络安全局

成果凝结:研学收获与跨国情谊的共同见证

王柏华院长率团与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国际处及工程学院举行工作会谈,大家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领域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在结业考核中,同学们通过小组活动、模拟答辩、总结汇报等活动,自信展示学习成果,收获研学证书。在结业典礼上,师生们分享课程反思与文化感悟,不仅沉淀了知识,更收获了跨越国界的珍贵友谊。

两校代表举行工作会谈在结业典礼上的合照

文化漫游:城市肌理与历史韵味的深度感知

研学不止于课堂。吉隆坡双子塔的现代璀璨、国家清真寺的庄严肃穆、茨厂街的市井烟火,勾勒出马来西亚多元文化交融的生动图景;马六甲的荷兰红屋、鸡场街、娘惹文化,让大家在历史长河中追溯文化交融的密码。

在吉隆坡双子塔前合照

游览马六甲海峡荷兰广场

满载而归:视野拓宽与成长力量的全新启程

十天的研学转瞬即逝,同学们带着沉甸甸的收获踏上归途。这段旅程让他们在国际课堂中拓宽视野,在产业实践中深化认知,在文化体验中学会包容。他们以“知”为引,以“行”为径,真正践行了“观世界之广,成少年之志”的初心。这段南洋研学的记忆,必将成为他们探索未知、追求卓越的不竭动力。

此次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研学活动的圆满成功,不仅是一次青年成长之旅,更是文化传播与事业开拓的旅程。学生们在体验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时,提升了综合素质,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展现了我院青年学子面向世界、拥抱未来的开放姿态。

行程结束后在吉隆坡国际机场合照留念

感悟分享

十天马来西亚游学,收获满满。此行深化了我对物联网、人工智能及绿色工业的理解,明白技术需与安全、环保同行。吉隆坡与马六甲的游览,让我领略多元文化魅力。UKM校长的五点要求,指引我未来方向。游学不是结束,而是带着收获重新出发,其意义深远。

——22自动1班 张晓旋


马来西亚之旅实在是精彩纷呈,在马来西亚国立大学中我们学习了电气专项,增长了知识,拓宽了眼界,结识了诸多的好友。不仅观赏了马来西亚的自然热带景观,同样也领略了马来西亚的人文风采。UKM的广袤,双子塔独特的设计,马六甲海峡温柔的海风,吉隆坡城际公园迷人的夜景,柏威年广场繁盛的商圈都是我挥之不去铭记于心的回忆。相见时难别亦难,马来西亚的故事到此结束了,期待下次与你们的相遇!

——23机制2班 李飞扬



十日UKM,像掌心的雨,短暂却透心迹。语言在空气中流成河,马来语的尾音、华语的平仄、英语的曲线,原是为靠近彼此磨圆的石子。阿依莎的姜茶、橡胶林的年轮、剧场里融成一拍的舞步,都在说:差异从不是墙,是让温柔扎根的土壤。离开时朱槿花落在肩头,才懂这十日给的不是记忆,是看世界的新眼睛——原来不同生命共生的模样,比所有道理都动人。

——23机制1班 薛明


(一审:秦满满,二审:沙铃凡,三审:王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