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撒哈拉上的坚强(作者:许蕊)
来源:科文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5-04 浏览次数:900

1943年3月26日,一位平凡的人诞生了,她就是三毛。

这位柔弱女子,从五年级就开始阅读《红楼梦》,从此,在她幼小的心里埋下了古典文学的种子。她初中时期就在父母的悉心引导下,广泛阅读世界名著。正是对于文学的专注与热爱,三毛踏上了文学之路。

我阅读过《三毛文集》,了解到三毛的童年与青少年的生活。与所有的孩子一样,三毛的生活充满了喜怒哀乐。书中附了一张三毛滑直排轮的照片照片里的三毛浅浅地回眸一笑,青春张扬。她知道该如何让自己走入死胡同的想法变得豁然开朗;她也明白,改变一个地方的人,就要从细小处,一点一点地影响。这些都是我从《撒哈拉的故事》中看到的。

我觉得三毛人生最深刻的记忆,就是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日子。

三毛的爱情悲痛而壮美。她曾有自己的爱恋,有自己想要陪伴一辈子的人。但这个中国男人,没能和三毛携手一生,他在婚前突然去世。三毛伤心欲绝,卫免触景生情,她离开了台湾。辗转各地,最后在西班牙,有幸再次遇见让她感到安全、温暖、爱......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他的男人——荷西。

荷西是爱她的,甚至说是宠溺——陪她去撒哈拉上定居,陪她完成她想要完成的一切。

三毛对待生活的态度,一是追寻自然与单纯,这让我对三毛心生敬佩。从台北到德国,再到撒哈拉,她的一生似乎都是一个传奇。

我最喜欢的还是撒哈拉里的三毛,如一朵奇葩在沙漠里绽放。沙漠的热度和躁砺让她显得那么饱满、奔放,她满头的黑发和遮挡于后的眼神,有着生命最亮眼的光芒。这段故事记叙着她与荷西的幸福,记录着琐碎的烦恼、忧愁、快乐。同时也带给我未曾体验过的沙漠风情。

一直以来,有很多人因为《撒哈拉的故事》而爱上沙漠,开始对流浪产生憧憬。从她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遥远而又新奇的世界,我们可以想象她在沙漠里一步一步行走的模样,可是在现实中我们不曾想象过一个现代人在荒凉的沙漠里会是什么样的生活。一定不是像她所写的那样浪漫,一定有许多艰辛和阻碍,而她却活得如此洒脱。从中我们还可以读到三毛对于沙漠的热爱,对于生活是内心迸发的一种超脱不俗的态度。而她的浪漫奇想总是可以为枯燥艰辛的沙漠生活制造无限情趣,就连痛苦也好似那样不难过。在三毛的笔下,一个女人和自己心爱的人远离故土,来到一个贫瘠、落后的地方,却从未对生活失望。是什么信念支持者这么一个瘦小的身躯?

我也曾幻想着,三毛穿着洁白的裙子,站在沙丘上,凝望着远方。任风吹起她的长发,任沙迷茫她的目光。简单的信仰在心里会给她无垠的勇气,荷西的保护,会让她感受到无垠的安全感。我认为,三毛是幸运的,有这样的机会去体验一种别样的生活。而我,只能通过她的文字去体会那份欢快。

在她的作品中,极少见到华丽文字的堆砌。只是简简单单的描述,掺杂着诙谐与幽默。让我看到的沙漠生活,充满了欢乐,平凡而美好。

像在《悬壶济世》中,三毛做医生,给邻居看病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她用奇异独特的方法,给当地人治好了病。有一次,三毛“改行”做牙医,用指甲油来补人牙齿,而且确实补得那几个不肯去医院的病人牙齿都不痛了,足可以咬东西。这件事荷西知道后,“吓得全部头发刷一下完全竖起来,像漫画里的人物一样”,简短的几句话将三毛的生活描写得甚是生动。

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上一步一步地建造了“沙上的城堡”,这个过程中的艰辛与快乐,也只有他们自己理解的深刻。

然而,荷西最终还是先离开了这个世界,把三毛放入深深的悲痛中。三毛回了台北,回到了父母的怀抱。但亲情的温暖也不能治愈内心深处失去挚爱的痛苦,三毛依然是那么地思念荷西。在撒哈拉环境虽然恶劣,但三毛的生活是充满欢乐、充满温暖的。没有了荷西的生活,环境再好又怎样,三毛,已经不会快乐的像以前一样。她的快乐,都随着荷西的死,断了线,以丝袜解脱了自己。

    我喜欢三毛,喜欢她的坚强,她的潇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