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徐则臣作专题报告
廿五载薪火相传,恰是风华正茂。11月8日下午,学院25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系列活动之徐则臣学术报告会在明志报告厅举行。学院特邀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徐则臣到校,为师生带来一场题为“河流是部文明史”的专题报告。学院50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院长张立荣主持,院党委书记刘晓莲出席报告会。
报告会上,徐则臣从地理意义上的河流谈起,将听众引入宏阔的历史与文明视野。他以其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代表作《北上》的创作缘起与核心脉络为例,生动阐释了河流,尤其是纵贯中国南北的大运河,不仅是自然地理的奇迹,更是承载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推动历史进程、连接地域与人文的“流动史诗”。他巧妙地将大运河的历史脉络与中华文明的赓续发展相联系,引导听众思考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今天,如何重新审视和激活传统文化资源,如何从如运河般深厚的文明积淀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以应对当下的挑战,启迪未来的方向。尤为引人深思的是,徐则臣将“河流”的寓意与青年学子的成长、求学之路相类比。他强调,每个人的生命也都是一条河流,需要不断探索、汲取、奔流、开拓。这一阐述,巧妙地将宏大的文明叙事落脚于微观的个体成长,赋予了院庆活动更为深刻的教育内涵。
院长张立荣作总结。他指出,“河流与文明”这一宏大主题,呼应了学院二十五年来栉风沐雨、立德树人的办学历程,寓意着学院文化血脉的奔流不息与育人事业的源远流长。希望全体师生在回望历史文明长河的同时,思考当下,展望未来,凝聚起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共同奔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一审:陈琛,二审:秦晓菁,三审:王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