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科文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组织开展了“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系列活动。
在人文与艺术学院分团委戚彩霞书记和韩雨晴老师的带领下,经各团支部宣传动员,分团委审核立项,最终形成了涵盖党史学习、理论宣讲、乡村振兴三大方向的7支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各团队积极落实疫情防控政策,结合疫情防控工作签署《社会实践安全承诺书》,并及时调整实践计划路线,通过参观走访、问卷调查、公益演讲等方式,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走进红色基地、学校、社区,安全、圆满的完成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任务,形成7个实践视频和4万多字的实践报告,成效斐然。
“红梦筑淮海,青春逐梦行”理论宣讲团通过前往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走进淮海战役老兵家中探访,面向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学校一年级三班建立了“讲好淮海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线上暑期“云课堂”,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讲述二七故事,弘扬二七精神”理论宣讲团走进红色基地河南郑州二七纪念塔,发掘二七塔曾经的红色故事和现在的感人事迹,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资料汇总形成实践成果,并将全体郑州人在抗洪中克难攻坚、拼搏进取故事,用“当代二七精神”进行解读和传播,通过视频网站开展为期13天的直播宣讲,实践团队还将实践过程记录视频发布在优酷、腾讯、哔哩哔哩三个视频网站上,累计获得六万多点击率和评论、点赞量;“三牛”精神志愿服务实践团走进山西省大同市城区第四十七小学校,分别用白衣天使的逆行出征、直播带货的亲身经历、“光荣在党50年”的戴云芝采访纪实三个故事向小学生阐述“三牛”精神, 将“三牛”精神扎入少年心中,用“三牛”精神让更多的少年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者和圆梦人;“寻根马庄,民俗文化谱振兴”社会实践调研团来到“乡村振兴的典范”——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通过实地考察、采访调研、数据分析等方式对“香包文化”这类特色民俗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业转型与发展进行研究;“踏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党史学习实践团成员跨越了近一千公里,实地考察走访了临汾战役纪念馆、晋西革命纪念馆、秦家大院、皖南事变纪念馆、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五个红色文化传承地,重温了近百年间的先辈事迹;“追寻——登步岛上的红色记忆”党史学习实践团登上浙江舟山登步岛,探访登步岛战斗纪念馆,传承探寻“红色基因”,致敬战士们临危不惧、坚韧不屈的高尚气节;“青春下乡传文化 红色基因进校园”理论宣讲实践团走进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学校,为附校师生们送上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融合、形式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展演,用唱、诵、演、讲的方式再述党史,深入小学播撒红色种子,传承红色基因,让党史学习教育“有滋味”、“能味回”,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在歌曲中、故事中、舞蹈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此次科文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使青年团员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也让全体青年学生和参与观看的人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认识更加完整深刻,让爱党爱国的精神融入身心、薪火相传。
附:人文与艺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