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联系我们
不如归去(作者:田甜)
发布时间: 2017-05-04             访问次数: 2157

在每个静默的时刻,我总会很享受这种心如止水的感觉。那一瞬间陷入清净的滋味,淡如清水,寒若冰雪。摒弃了一切的喧嚣与冗杂,静静聆听着心灵深处的那一片圣洁的和音,这样就能让心沉得很深很深。每到此时,陶渊明的那句诗“田园将芜胡不归”,总会在我的耳畔回响。此时此刻,仿佛有一种突如其来的光华透体而过,照彻身心。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

记得龙门清远禅师说过:“世间人自迷,由来谁能知。”我们身处闹市,向往耀眼,不免烦躁,因此往往有两种趋向:一是辗转尘寰,身心俱疲,被绮丽流光迷了眼,终堪不破这繁华幻境;二是踏刃而舞,跳脱尘寰,在静谧中沉淀浮华,让灵魂变得纯净、肃然和旷世。不如归去,寻一片静谧。如果能让自己听从心灵的选择,我们就会离生活的本质更近些。

自古以来,一切圣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的确,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于物质奢华的,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必定能够淡泊名利,让心灵有所归依。其实,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轻也是一辈子。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人,只有从物欲的泥淖中挣脱出来,才能保持尊严,获得自由,向生命迈进。

隔着遥远的时空,透过历史的尘烟纱缦,我依然可以感受到一颗坚强的心在跳动,他那不流于世俗的不羁灵魂始终在天地之间游荡。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容不下陶渊明这一铮铮的魏晋风骨。不论现实多么纷繁,他始终孤独而卓然地泅渡生命。撷一朵秋菊东篱之下,怡心香气看山气日夕;荷一把锄头狭道之间,怡然自得时任溪露沾衣。归园的隐士数见不鲜,而能在人境结庐而不觉车马喧的却难觅第二人。而“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青山绿水的灵秀,舍前寒菊的芬芳,是他自由精神的寄托,更是他滋养灵魂、浸润思想的不竭源泉。历经沧桑后一刹那的明澈与超脱,让他听从了心灵的召唤。他拒绝在世俗的泥泞中戴着镣铐跳舞,最终寻觅到了灵魂的栖息地,让心灵有所归依。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那些不甘于跌进世俗尘埃的不羁灵魂,始终执著地寻求着心灵的家园。那些自由而快乐的心灵,远离了世俗的羁绊,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啸。梭罗来到瓦尔登湖,觅一方心灵净土,远离尘世的喧嚣。在柔美的月光下恣意地畅想,在茂密的森林里尽情地畅游,任由内心活跃的清泉自由舒缓地流动,不染浮尘;梵·高的脚步始终踩在世俗的泥泞里,他的灵魂则遗世而独立。终其一生,他都以一个失败者的角色行走于庸碌的世界,但执着于自己艺术追求的他,从未放弃寻求心灵的栖息之地。虽然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停地剧痛,但往往在心极度冰冷之时触碰到的一缕阳光,就足以温热了整个生命;史铁生在地坛静静地思索,期待古园的那一抹宁静能够沉淀自己的悲苦。当轮椅成为他余生的脚步时,他用手中的笔在文坛画出一轮圆月,并用文字告诉我们:只要心不荒芜,荆棘里也会开出夺目的花……他们那纯洁而高贵的灵魂游荡于天地之间,把生命高举在世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勇气的。

在我们烦忧之时,面对世俗的羁绊,难免心绪不宁。试问红尘之中,有几人能心无挂碍?在尘世中奔走追逐着的我们,从容入世不易,清淡出尘更难。在波涛中挣扎久了,在激流中跌宕多了,难免会心力交瘁。虽然,我们在某些时候不得不向世俗妥协,但是,我们更应该让自己成为生命的自持者。一面是雕栏玉砌,纸醉金迷,一面是黄芦苦竹,静听风雨;一面是浮生若梦,一面是祥和自由;一面是沉溺享受,一面是心灵苦守。漂泊在尘世中的心总是会累的,面对灵魂的拷问,我们究竟何去何从?寻一片静谧,不如归去吧,我们的生命终究归于平淡。这样的淡,淡在荣辱和名利之外,却淡在骨气之内。与其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在苦海里挣扎翻腾,不能出离,不如挣脱欲望的枷锁,让灵魂从浑浊走向清澈。

真正的宁静,或者回归,其实并不是寻找一处地理意义的桃源,而是寻找一处灵魂意义的桃源。它藏在你心里,由你构建。由你构建的真正桃源,那是灵魂的桃源。正如弥尔顿所说:“心灵是自我作主的地方。在心灵中,天堂可以变成地狱,地狱可以变成天堂。”其实,寻找一处桃源,也就是寻找你的内心。让自己的内心化做一汪清水,缓缓地流淌,默默地滋养。而内心似净化过的明澈,自有一种生命的空灵和成熟的充实。寻一片静谧,不如归去吧。在寂静中穿越泥泞,穿越肮脏,流向人性至纯处。

    不如归去,让我们寻一片静谧,远离尘嚣,回归最原始的情愫。人生,当任由清澈的溪水漫过脚踝。心凝形释,观心看静。我心自由,生命从容。人淡如菊,心清如水。雁归,水潺,心尚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