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艳丽作讲座
张海英主持学习会
近期,文理学院紧密围绕“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主题,精心组织并扎实开展了师德建设月系列活动。
10月11日下午,在图书馆四楼报告厅,文理学院邀请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获得者、江苏师范大学2025年“立德树人奖教金”获得者匡艳丽老师来院作《低头·点头|指尖·心门:如何把课上到学生的心坎儿上》专题讲座,文理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学习。
面对当下大学生课堂“低头”现象普遍的现实困境,匡艳丽开宗明义地指出:教学艺术,就是要实现从学生“低头”看手机到“点头”认同的转变,真正把课上到学生的心坎儿上。她从六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破解“低头族”困境的教学方法。在教材解析上,她提出要把握“虚”与“实”的关系,让理论不再枯燥;在学情分析上,要辨别“真”与“假”,准确把握学生真实需求;在目标设定上,要兼顾“近”与“远”,既着眼当下又面向未来。“当学生沉浸在手机世界里时,我们的课堂必须提供比指尖滑动更有吸引力的内容。”匡艳丽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在教学设计上用心,让学生从被动的“低头族”转变为主动的“点头者”。
匡艳丽运用大量鲜活新颖的案例,将抽象的教学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她强调教师要努力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以深厚的育人情怀和扎实的教学功底,让教学真正触动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讲座内容充实、见解深刻,引发了在场教师的深刻思考和强烈共鸣。
讲座结束后,党总支书记张海英主持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组织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等重要文件精神,并结合师德失范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张海英要求全体教师以案为鉴、自省自励,筑牢师德底线,践行育人使命,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切实提高课堂吸引力。
师德建设月活动期间,学院还组织召开了教师座谈会,畅通沟通渠道,凝聚发展共识;集中观看了《国家记忆·教育家精神》《于漪》等专题纪录片,加大师德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开展“师德微光”主题征文活动,推动形成尊师重教、崇德尚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院始终聚焦育人本质,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教育实践,引导全体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系列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一审:步天松,二审:侯家旭,三审:张才祥)